“十三五”謀劃千億藍圖 未來機器人將無處不在

 機器人資訊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1-16
“十三五”謀劃千億藍圖 未來機器人將無處不在

  國際機器人聯盟預測,機器人革命將創造數萬億美元的市場。未來,機器人將會像手機、電腦一樣,成為人類離不開的幫手。更有甚者稱,未來每個人擁有的機器人數量或許超過10臺。

  其中,服務機器人將成為下一個熱點。而起步較早、占全球機器人市場80%份額的工業機器人將開啟2.0時代,即人機協作、人機共融時代。人機協作將是一個突破,移動機器人的使用將會出現,2016 年有望成為協作機器人元年。

  迪士尼動畫電影《超能陸戰隊》將暖心的“大白”帶給了觀眾,萌化了無數影迷的心。殊不知,“大白”的真正角色是醫護健康機器人,是服務機器人的一種。未來的我們,能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“大白”嗎?

  “大白”還在路上。剛剛閉幕的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上,由日本機器人專家石黑浩教授制作的美女機器人Genminoid F 卻真實展現在人們面前,吸引了大批機器人愛好者關注。這款機器人的皮膚由硅膠制成,外形酷似真人,并且可以像真人一樣發聲、對話和唱歌。

  11月,從上海到北京,從第17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輾轉到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,兩個間隔不到20天的行業盛會,讓機器人概念在資本市場數度掀起熱捧。上證報記者調查發現,兩大展會幾乎向市場傳達一個相同信息:機器人來了,它將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。

  在此背景下,各國都在加大對機器人產業的投入。中國作為全球最大、增長最快的工業機器人市場,發展機器人已上升為國家戰略。以機器人科技為代表的智能產業蓬勃興起,成為現時代科技創新的一個重要標志。

  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的專家預計,按照《機器人產業“十三五”發展規劃》和“中國制造2025”勾勒的藍圖,到“十三五”末中國機器人產業集群產值有望突破千億元。

  機器人2.0時代:人機協作機器人唱主角

  從“變形金剛”到納米機器人,從工業手臂到網絡虛擬;從高度類人形到動物形態,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,未來一切有智能的感知、分析、執行功能的器物都可以是機器人。

  目前,各種機器人產品已廣泛應用于生產生活,裝配機器人、搬運機器人、家政機器人、收割機器人等,給人們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務。而根據應用領域的不同,業界普遍把機器人分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。

  工業機器人是集機械、電子、控制、計算機、傳感器、人工智能等多學科先進技術于一體的自動化裝備,代表著未來智能裝備的發展方向。

  早在1954 年美國喬治·德沃爾設計出第一臺電子可編程序的工業機器人,并于1961 年發表了該項專利,1962 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投入使用,標志著第一代機器人誕生。

  如今,經過幾十年的發展,工業機器人已逐漸由粗放式發展走向智能化階段。市場人士認為,在智能化大旗下,工業機器人發展進入2.0時代,人機協作、人機共融成為新主題,協作機器人將搶占先機,2016 年有望成為協作機器人元年。

  所謂協作機器人,是指機器人和人在生產線上并肩工作,結合機器的效率和人的智能,具有安全易用、性價比高等特點。目前,ABB、安川、庫卡、發那科四大國際機器人巨頭紛紛在該領域搶灘布點。

  如ABB的工業機器人YuMi,作為全球首款真正實現人機協作的雙臂機器人,每次亮相都人氣爆棚,堪稱大咖。

  在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現場,YuMi用靈巧雙手折紙飛機的畫面被相機頻頻定格;而在工博會現場,YuMi則是以人機協作裝配工作站的形式呈現。

  上證報記者在現場看到,工作站由一臺YuMi雙臂機器人和一名工人協作完成裝配作業,其中YuMi完成旋緊、定位等簡單裝配,工人負責設計靈敏器件等復雜任務,并由ABB研發的相關系統系統進行自動進料,共同實現高效、靈活、安全的協作生產。

  “YuMi的設計是為了滿足小件裝配的生產需求,尤其是消費電子產品行業對柔性生產和靈活制造的需求,這主要得益于其雙臂設計、多功能智能雙手、通用小件進料器、一流的精密運動控制、基于機器視覺的部件定位、以及最先進的控制系統和軟件。而其人性化的安全設計讓工業機器人與人類近距離協作變為現實。” ABB(中國)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顧純元如是介紹。

  同是在工博會現場,KUKA展示的新型智能化移動協作機器人——KMR iiwa告訴人們,移動協作機器人正當道。

  KUKA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未來的工業生產需要的是新型的、模塊化的、豐富多樣的,尤其是移動式的生產方案。KUKA憑借KMR iiwa來應對這種挑戰。這是一種新型的智能化移動協作機器人,它在人與機器人之間的直接、自主和靈活的合作領域中創造出全新的生產方案。

  除了這些明星產品,新松推出的7自由度協作型機器人、盾安環境發布的遨博i5 新型協作機器人,也都在講述著人機協作的故事。

  廣發證券分析師羅立波認為,人機協作成為工業機器人發展的主角,與以下幾大因素分不開,如行業需求變遷,對柔性化要求提升,機器人的感知能力提升,以及安全性要求提升。

  “汽車產業的機器人大多數是體型大、移動范圍大、重型的機器人,而新興的消費級電子行業,工序輕量化、小型化、精細化。這對機器人的柔性提出了新的要求,因此協作機器人應運而生。”羅立波說。

  在安全性方面,羅立波認為,過去工業機器人工作場所噪音較大,并且需要用圍欄隔離,每年都會有工人因為機器人運行誤傷的情況。而“人機協作”機器人功耗很低,不易對人產生傷害,可以和人一起完成一些輕量化的工作。“人機協作”機器人本身體積較小,每個軸采用的馬達功率都是低于80W的;并且采用內骨骼設計方式,外面包裹了軟質材料,就算碰到人時不容易產生傷害。新型的協作機器人從安全性的角度為人機互動提供了安全保障。

  在世界機器人大會舉辦期間,子銳機器人,盾安環境向全球首發了遨博i5新型人機協作機器人,引發行業極大高度關注。遨博智能董事長魏洪興表示,遨博i5人機協作機器人的主打特性就是人機安全協作,ABB機器人維修,i5有著先進的力控功能,使用多傳感器進行安全檢測,能與操作者近距離協同作業,當外力超過安全閾值時,進入安全保護狀態,機器人暫停動作,以防意外損傷。